老年人如何預防又“陽”了?專家建議適時接種疫苗
發燒、全身酸痛、乏力、呼吸困難……近日,一些似曾相識的癥狀又找上62歲的劉大伯(化名)。去年12月下旬,劉大伯正打算接種新冠疫苗,卻先一步被感染。他回憶,當時的感覺和現在如出一轍。前幾天,劉大伯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,核酸結果顯示陽性。
新冠轉陰后檢測復陽,可能是殘留的病毒在作怪,但考慮到患者已轉陰3個多月,并且伴有一定的癥狀,接診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周勇判斷,劉大伯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較大。于是,周勇第一時間安排患者住院治療,通過一段時間的抗病毒等綜合治療,劉大伯已明顯好轉。
此前上海也有相關報道,出現了二次感染的病例。專家認為,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顯示,“陽康”后3到6個月內體內抗體水平較高,短時間內再感染的概率較小。但周勇表示,老年人患有基礎病、免疫力低、免疫反應不持久,更易二次感染,不過目前只出現了少數病例,無需過慮。當然,“陽康”后,老年朋友還是要做好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。
另外,許多人擔心:一旦二次感染,會比首次感染時癥狀更嚴重嗎?周勇表示,從目前的臨床病例來看,由于體內產生抗體,二次感染的癥狀更輕,恢復更快。比如劉大伯,首次感染時,他持續多日39℃以上高燒,這次是斷斷續續地低燒,咳嗽、乏力、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更輕。
預防新冠感染,降低重癥風險,接種疫苗是最重要的防御手段之一。如今,距離第一波感染高峰已過去3個月,記者走訪杭州各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發現,疫苗接種室內大多門可羅雀。
高峰時段,杭州市清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日接種達800多人。“目前,平均每周接種量是個位數。”該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唐雪菲說。
究其原因,在經歷過第一波感染高峰后,多數人都產生抗體,短時間內不能、也不需要接種疫苗。對于“陽康”后何時接種疫苗,國內外標準并不相同。國外部分專家認為,“陽康”后3個月即可接種,但國內專家建議間隔期應在6個月以上。
據了解,目前全省各接種點疫苗備貨充足,接種者只需要攜帶身份證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即可,市民可通過“浙里辦”APP系統查看個人接種記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