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結核病人一定要“吃得好”?
結核病,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,至今仍在全球范圍內威脅著人類健康。你知道嗎?除了規范的藥物治療之外,營養狀況對結核病人的康復同樣至關重要。
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:為什么結核病人必須“吃得好”?
結核與營養不良:惡性循環
結核病和營養不良之間,存在一種“雙向關系”:
結核病導致營養不良:結核病會加速身體代謝,消耗大量能量和蛋白質,導致患者體重下降、肌肉流失,甚至出現食欲不振。
營養不良加重結核病:營養不良會削弱免疫系統,使人更容易感染結核,也更容易出現治療失敗、復發、甚至發展為耐藥結核。
也就是說,你吃得越差,結核越難治;結核越嚴重,你越吃不下。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關鍵,就是從“吃”入手。
營養如何幫助對抗結核?
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軍隊,而營養就是它的“糧草”。下面這些營養素,在對抗結核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:
1. 維生素:免疫系統的“激活劑”
維生素D:能激活巨噬細胞,直接殺死結核菌。
維生素A:增強抗體反應,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。
維生素C、E:抗氧化,減輕炎癥對肺部的損傷。
2. 礦物質:免疫反應的“調節器”
鋅:缺乏鋅會影響免疫細胞功能,而結核菌正是利用這一點在體內存活。
硒:能增強巨噬細胞的自噬能力,幫助清除細菌。
3. 蛋白質與白蛋白:身體的“建筑材料”
白蛋白是反映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。結核病人常因炎癥和消耗導致白蛋白降低,進而免疫力下降,治療反應變差。
補充優質蛋白(如雞蛋、牛奶、豆制品)有助于提高免疫力,促進康復。
4. 脂類:雙刃劍的角色
膽固醇:雖然名聲不好,但適量膽固醇有助于巨噬細胞吞噬結核菌,甚至能加速痰菌轉陰。
脂肪酸:n-3多不飽和脂肪酸(如魚油)具有抗炎作用,而n-6脂肪酸則可能促進炎癥,需注意平衡攝入。
結核病人該怎么吃?
我國《結核病營養治療專家共識》提出,結核病人應做到:
充足能量:保證主食攝入,避免體重下降。
高蛋白飲食:每天攝入足量的魚、肉、蛋、奶、豆類。
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:多吃新鮮蔬菜水果,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、鋅等。
“吃得好,結核才能治得好。”營養不僅是“吃飯”,更是結核治療中不可替代的輔助力量。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在接受結核治療,請一定重視飲食,配合醫生,吃出健康,吃走結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