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“引水下山” 水站建在心坎里
講述人:余姚市梨洲街道雁湖村村民 朱愛麗
我生活的雁湖村地處四明山麓,四周山林茂密,溪流穿村而過,村莊環境很好。
幾年前,雖然守著綠水青山,我們卻時常要為喝水而煩心。家門口的自來水從六七公里外的黃明水庫輸送過來。遇到下大雨、刮臺風,單村水站處理不過來,自來水水質就會變得混濁;一旦天氣長時間干旱,水量就會變小,供水不穩定。
我家建在山腳下,而山上正好有山泉水。老伴拉了一根五六百米長的管子,引山泉水下山,家里多了一個水源。自來水供應出現問題時,還能解燃眉之急。
我們雁湖村是一個有1300多戶人家的大村,有些人家房子地勢高,就沒有辦法從山上引水。
轉機出現在2022年。當年3月,姚家單村水站改造工程啟動建設,投資388萬元,改造取水口,重新鋪設供水管網,提升制水工藝。制水工藝在原有砂石過濾器的基礎上,增設浸沒式超濾膜設備,采取精細過濾,好比又加了一道“保險”,確保在極端天氣下出水水質仍能達標。同時針對山區地勢高低不同情況,建設增壓泵和蓄水池,解決供水水壓不穩問題。
單村水站改造完工快三年了。現在,我每天打開自來水龍頭,水流大、水質清,再也不用為喝水而煩心了。這次水站改造,真正讓我們實現了從“喝上水”到“喝好水”的轉變。可以說,水站建在了村民的心坎里。
更令我們欣喜的是,數字化管理增加了“喝好水”的底氣。在水站內,一組儀表可實時獲取出廠水水量和水質數據,并遠程上傳到余姚農村飲用水數字化管理平臺,實現水質、水量數據實時監控、監測及對水站設備的遠程控制。現在喝的水,讓我們更放心了。
有了“放心水”,產業也活起來了,我們村辦起了20多家農家樂、民宿。一到周末和節假日,停車場和進村公路兩旁停滿了汽車。雁湖村真正成了城市的“后花園”,入選第四批省級未來鄉村創建村名單。
今年,“改水”的故事還在雁湖村延續。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黃明水庫改造工程正有序推進。新建重力壩、整治下游溪道……該工程完工后,將進一步提升黃明水庫的供水、防洪等綜合能力。
今后,我們喝水更有保障了,雁湖村的發展也有了更多的“源頭活水”。
相關鏈接
飲水問題是農村最直接、最現實的民生問題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大力推進單村水站提升改造行動,截至目前,余姚、象山、奉化、海曙、鄞州、寧海6個區(縣、市)已全部完成單村水站提升改造縣域銷號工作,累計改造單村水站421座,惠及24萬群眾,城鄉供水一體化、管理服務均等化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效。城鄉同質化供水覆蓋率達到98.5%;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達96.09%,有效提升了農村供水系統的運行效率與水源供水穩定性。
在水站改造過程中,我市還迭代升級農村供水數智化管理系統,提升數字監管水平。目前,村級水站水量在線監測率達100%、水質在線監測率達82%,農村供水監管從“被動處置”向“主動預防”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