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自貿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一周年 寧波全鏈發力交出亮眼答卷
昨天上午,我省召開中國(浙江)自貿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一周年新聞發布會。會上披露,作為樞紐建設核心承載區,寧波片區以制度創新為引擎、以全鏈升級為路徑、以數字賦能為支撐,一年來多點突破、縱深推進,樞紐功能持續增強,為浙江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制度創新破解開放堵點
“過去一年,我們聚焦大宗商品貿易核心痛點,以首創性改革破解發展瓶頸,制度紅利加速釋放。”寧波片區相關負責人說。去年11月樞紐建設啟動后,寧波迅速上線全省首個離岸貿易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,通過多方數據交叉驗證、信用支撐等功能破解真實性核驗難題,今年前三季度離岸貿易規模同比增長33.7%,16家企業享受到印花稅優惠;創新推出地下洞庫分層利用確權機制,中海油地下洞庫獲全國首本地下洞庫不動產權證書,盤活地下空間相當于1700畝地表倉儲用地。
全鏈升級筑牢樞紐根基
圍繞“儲運貿工服”全鏈條協同,寧波片區持續夯實硬件支撐、提升產業能級。比如儲運端,截至今年10月底,寧波“綠能港”保稅LNG(液化天然氣)年加注量突破20萬立方米,穩居全國前三;國內首套國產化LNG冷能發電裝置投用以來累計發電逾1800萬千瓦時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萬噸;去年9月底梅山國際冷鏈項目開倉后,吞吐量快速超過10萬噸,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、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冷鏈樞紐。
加工端,今年大榭石化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,推動寧波年煉油能力達5000萬噸,形成油品、烯烴、芳烴三條完整產業鏈。
貿易端,寧波片區與必和必拓、嘉能可等全球巨頭深化合作,覆蓋金屬、化工品、紙漿等七大類核心商品,鏈接33個國家和地區的325個貿易伙伴……全鏈發力,助力寧波深度嵌入全球大宗商品供應鏈網絡。
數字賦能激活市場活力
以數字化轉型驅動效率革命,寧波片區構建起多元協同的大宗商品數字生態圈。今年7月,66云鏈聯合昆侖信托落地全國首單“區塊鏈+數字倉單”信托項目,累計規模達9000萬元,為液體大宗商品提供可追溯、可核驗的“數字身份證”。
目前寧波片區已培育66云鏈、大宗易行等數字化平臺10多家,創新推出“智慧報關廳”“智能驛站”等服務模式,進口包裹驗放時間僅0.2秒,鐵礦石通關效率提升65%,進境糧食提離時間從20天壓縮為3天至5天,“網上辦”“掌上辦”覆蓋率持續提升,全流程數字化監管讓貿易便利化水平再上新臺階。
開放合作拓展全球版圖
立足寧波舟山港核心區位優勢,寧波片區持續織密全球貿易網絡、提升國際話語權。建成亞洲最大200萬立方米丙烷地下洞庫,開辟氫氧化鎳等新能源材料“袋裝散運”海運綠色專線,優化鐵礦石水水中轉模式,資源調配效能顯著提升。
構建多元化綠色燃料加注體系,相繼落地LNG、生物燃料、綠色甲醇等新型能源加注業務,寧波舟山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升至全球第七。設立香港國際調解中心寧波分中心,落地高版本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,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法治保障和金融支撐。
接下來,寧波片區將錨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目標,穩步推進浙江LNG三期、大榭石化六期等重大項目,持續深化離岸貿易、期現一體化等制度創新,完善數字賦能體系,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,為浙江建設現代化高水平自貿試驗區、服務國家開放戰略作出更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