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波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,教育部網站刊發
3月13日,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刊發《全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“寧波路徑”》,展示寧波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。一起來看↓
在寧波市教育局等部門推進下,堅持多部門協作,聯合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質行動,以教育體系、隊伍、平臺建設為主要抓手,全力打造線上+線下、校內+校外、普適+專屬的青少年法治教育“寧波路徑”,不斷豐富法治教育內容和形式,著力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、難題,攜手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質增效。 2025年的目標 學前教育階段每學期法治活動不少于5課時,小學階段低年級、高年級每學期分別至少安排10課時、12課時進行法治教育,初中階段累計不少于48課時,高中階段累計不少于27課時,高等教育階段開設法治基礎課作為公共必修課,不斷構建大中小銜接的法治課程體系。 依托在甬高校開展中小學教師“法學+”專業拓展行動,教師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5課時的法治教育培訓。 制定平安法治副校長考核細則,建設課程庫,平安法治副校長任職前教育教學培訓不少于8課時,每學年參加2次以上學校校務會議、黨組會議,每學期舉辦1-2次專題講座。 組織“習近平法治思想主題宣講團”“12355自護教育法律宣講團”“五老普法宣講團”等社會力量,每年分別進學校宣講不少于10場。 工作這樣做 1.立足“三個到位”,共筑法治教育立體網絡 深化“誰執法誰普法”責任機制,完善市縣校三級聯動、家校社“三結合”育人、政法機關參與、行業社團配合的全方位工作格局,構筑多點同頻、融合共振的青少年法治教育“同溫層”。明確課程提質、師資隊伍引優育強、陣地擴面織網等五大行動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路徑,建設法治課程資源庫,發布青少年法治教育資源,有效提高法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。推動政府部門、律師行業、社會團體等普法資源集聚,共同打造“四明云法庭”“平安法治開學第一課”“學憲法 講憲法”“雁陣計劃”等一批優質普法活動品牌。 2.建強“三支隊伍”,打造法治教育精英團隊 依托中小學教師“法學+”專業拓展行動,探索建立專職法治教育教師隊伍,鼓勵學科教師向法治教育教師轉型。建立教師全員法治培訓機制,大力提升法治教育水平。加強中小學校平安法治副校長聘任、管理、評價及參與學校治理,推動向幼兒園、高校延伸,實現各教育階段全覆蓋,通過列席校務會議、舉辦專題講座、提供法律幫助等形式,賦能學校法治教育建設。舉辦法治講座、模擬法庭、法治研學等活動,持續豐富法治教育載體和路徑。 3.用好“三塊陣地”,搭建法治教育璀璨舞臺 利用“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”“甬上云校”等線上法治教育資源,創新以案釋法、故事教學、情景模擬等多元化法治教育手段,分群體按層級開展訂單式普法,增強互動性、參與性和體驗性。加強法治教室、法治宣傳欄、法治長廊等校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,打造海曙區馮家小學“法治+非遺”、鄞州區甲南小學“云法育苗”、余姚市新建小學交通安全等35個特色校園法治文化陣地,實現法潤校園。優選48個運作成熟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,盤活浙東紅色革命文化、陽明文化等寧波文化“家底”的法治特質,打造青少年法治研學路線,全方位多維度開展法治實踐教育,讓法律知識可知可感可用。 成果成效一起看 寧波探索第三方評價模式,組建市縣兩級青少年法治教育觀察員隊伍,建設大中小學校青少年法治素養觀測點。依托法治社會研究中心等專業組織,有組織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。依托寧波教育智慧督導平臺,開發數字化測評工具與反饋系統。 建立“市縣校”三級普法工作領導小組,實現全市中小學平安法治副校長全覆蓋。依托市縣兩級教研機構、大中小學校,掛牌成立6家法治教育分級課程建設(教學)指導中心,一體推動法治教育各學段課程聯動、教材互動。發布法治教育主題課程218個,招募法律志愿者、律師和法學專家等社會法治力量成立“法治教育講師團”“律師媽媽服務團”“啟明星普法宣講團”等普法隊伍30余支,聘請宣講授課專家、志愿者265名。2024年累計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動985場次,覆蓋19.2萬人,幫助解決青少年法律問題3960余個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