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上新!今秋,寧波新增中小學學位3.3萬個
一批硬件設施優良、辦學特色鮮明、教育理念新穎的現代化中小學,將于秋季學期投入使用,為寧波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今年9月,全市一批新(改、擴)建中小學校項目即將啟用,其中慈溪市6所、北侖區4所、鄞州區3所、鎮海區1所、海曙區2所、前灣新區1所、奉化區1所,預計新增班級732個,新增中小學學位3.3萬個。
北侖區新碶中學。甬派資料圖
北侖區在教育資源擴容提質上持續發力,成為今年寧波新(改、擴)建學校投用的“主力軍”。截至目前,該區已順利完成多所學校的建設,預計新增中小學學位超9000個。
鎮海中學甬江校區一期、北侖區新碶中學、北侖區人亞學校的建成,將進一步優化北侖初中教育資源布局;而寧波大學甬江科創實驗學校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啟用,也將為甬江科創區的發展增添新活力。
鎮海中學甬江校區一期工程。甬派資料圖
目前,鎮海中學甬江校區一期工程(含一、二階段)已全面竣工。嶄新的校園內,報告廳內裝修完畢,體育館內籃球場地板鋪設完成,運動設施齊全,室外運動場塑膠跑道和球場涂裝鮮艷平整……各類生活設施一應俱全,將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、生活環境。
該校位于甬江科創區南岸片區、北侖小港街道,總投資約8.3億元,設計規模為48個班。新校區的建成,將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與容納規模,補強甬江科創區基礎配套短板,緩解區域就學壓力,優化教育布局,促進片區整體開發升級。
北侖區新碶中學的設計理念為“校園即公園”,該校35%的屋頂綠化與地面景觀形成了立體生態,架空層、露天等空間讓學生隨處可找到開展活動、互動交流的場所。
學校呈現鮮明的科技特色,54間標準教室均配備智能教學系統,科技實驗樓更是打造了20余個特色空間,包括無人機教室、編程實驗室等,助力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。
甬江科創實驗學校。甬派資料圖
甬江科創實驗學校位于甬江科創區核心地塊,毗鄰寧波大學。學校總投資8.2億元,配備了10余個高標準實驗室,還建有小學科學探索實驗室、初中環境科學探究實驗室以及10余個探究性學科教室等特色學習空間。學校采用小班化教學,設計規模為48個班,9月將迎來一年級、七年級各6個班的新生。
甬江科創實驗學校。甬派資料圖
甬江科創實驗學校位于甬江科創區核心地塊,毗鄰寧波大學。學??偼顿Y8.2億元,配備了10余個高標準實驗室,還建有小學科學探索實驗室、初中環境科學探究實驗室以及10余個探究性學科教室等特色學習空間。學校采用小班化教學,設計規模為48個班,9月將迎來一年級、七年級各6個班的新生。
北侖區人亞學校。甬派資料圖
值得一提的是,承載紅色基因的新校——以“黨章守護人”張人亞命名的北侖區人亞學校,今秋也將迎來首批學子。這所位于霞浦街道的義務段學校,總投資約8.5億元、占地81畝,擁有教學樓、演藝廳、體育館、圖書館、300米運動場等高品質設施,設計規模為54個班。
該校以“以人立人”為辦學理念,以“成為大寫的人”為育人目標,4幢教學樓分別命名為立學樓、立志樓、立行樓、立言樓,呼應張人亞的人生軌跡與精神內核。
學校同時打造力量館、人亞長廊、靜泉書屋等特色場館,并以“城市密碼”為特色項目,構建通山、渡海、達人三大主題街區,打造區域首個校內“社會化學習社區”。
童第周實驗學校。甬派資料圖
今年9月,鄞州區將投入使用童第周實驗學校、鐘公廟中心小學保豐校區等3所中小學,預計新增中小學學位7000余個。
其中,位于邱隘前殷地塊、緊鄰東部新城核心區的童第周實驗學校備受市民關注。這所由鄞州區教育局直屬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,建筑面積近5.4萬平方米,以科學教育為鮮明特色。今年9月,學校將迎來小學一年級6個班、初中七年級3個班新生。
鐘公廟中心小學保豐校區。甬派資料圖
新學期,鐘公廟中心小學保豐校區的投用,標志著該校將正式開啟“一校兩區、貫通育人”模式。保豐校區作為低段校區,專注于一至三年級學生的啟蒙與基礎教育,貿城校區作為高段校區,深耕四至六年級學生的拓展培養。今年9月,保豐校區將迎來8個班近360名一年級新生。
新(改、擴)建學校的同時,鄞州區科學應對學齡人口變化,停辦2個小規模老舊學校校區,停招櫟木小學等3所學校,并將咸祥鎮中學與咸祥鎮中心小學整合為九年一貫制學校,以最大化發揮資源效益。
庵東鎮中心學校。圖源前灣新區發布公眾號
9月,寧波前灣新區也將迎來教育新地標——作為浙江省普通中小學強基工程、寧波市級重點項目的庵東鎮中心學校將正式啟用。這所由庵東初級中學和庵東鎮中心小學整合而成的九年一貫制學校,總投資約5.15億元,辦學規模63個班,其中小學42班、初中21班,除配備教學樓、綜合樓、風雨操場、體育中心、食堂等基礎設施外,還設有射擊館和400米標準田徑場等特色建筑。
在空間布局上,這所學校通過連廊將各功能區串聯,實現全校區風雨連廊貫通,并分設初中部、小學部獨立接送區域,把接送車輛引導至地下室,將有效緩解周邊交通壓力。
寧波這批新(改、擴)建學校的投用,既是對群眾“上好學?!?期盼的有力回應,更將為城市教育高質






